近年来,南通海安以推进基层“三整合”改革为契机,坚持资源整合、力量集聚的工作思路,综合施策、靶向发力,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立足基层问题“谁发现”,注重强化网格力量。一方面,整合基层辅助力量,将与网格员职责相似度较高的驻村辅警、部分城管协管员等全部转隶为专职网格员,推动“警格”“网格”有机融合,不断壮大专职网格员队伍。另一方面,整合网格准入事项,建立健全网格工作准入机制,将涉及消防、卫健、应急管理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事项纳入网格员巡查内容,同时推动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清单向社会公布并动态调整。
立足基层问题“谁解决”,注重下沉编制资源。持续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通过“减上补下”的方式,先后为镇街增核事业编制64名,增核政府购买服务限额130名,专门用于补充基层执法力量。建立乡镇街道编制“周转池”,综合考虑各镇街管辖区域、人口规模、产业发展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统筹合理配置编制资源。同时,强化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和人员管理,统一纳入镇街指挥协调体系,进一步形成条块工作合力。
立足一个场所“解纠纷”,注重整合功能载体。坚持打造一个“作战中枢”,在市级层面,成立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服务群众、汇聚信息、预警督办、化解矛盾等职能,推动社会治理力量向一个中心集聚、功能向一个中心集成,实现“多中心”向“一中心”转变。在镇街层面,有效整合公安、司法、综治、指挥、网格、多元解纷、人民调解等各类社会治理力量,打造社会治理综合体,努力实现群众诉求化解“只要跑一地、只进一扇门”。
立足一个平台“观全域”,注重聚合数据资源。坚持智防风险利民。依托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推动全市公安“雪亮工程”、农村公路监控、水利河道监控、国土高空监控等两万多条视频监控应汇尽汇,使治安防控、应急预警更加及时高效。坚持智助服务便民。出台《海安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放大市社会治理中心“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作用,推动社会治理各类事项“一口受理、一体派单、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