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常熟市坚持试点先行、拓展延伸、全域覆盖的思路,分类推进县域、镇域综合行政执法,基本实现“一个领域一支执法队伍”和“一个区域一支执法队伍”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目标,建立起“两级一体”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持续规范执法优化服务,积极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优化体制机制,做实综合执法支撑保障。围绕执法体制、职能分工、运行模式三个方面协同发力,形成“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执法框架。打造精简高效的执法队伍。坚持机关做“减法”、一线做“加法”,整合市级部门执法职能相近机构,重点组建市监、农业等7支综合执法队伍;整合镇(街)各领域执法职责,归集“七站八所”、派驻执法力量及辅助人员,组建14个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全科”执法,有效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建立协同贯通的运行机制。突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建立线索传送机制、监督指导机制、响应报到机制,市镇两级执法队伍资源共享、通力配合,共同参与重大案件办理,提高执法效率;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执法监督,调度市级力量保障一线执法需求,提升综合性一体化执法能力。健全科学明晰的职能体系。健全市镇两级执法权力清单并动态调整,先期下放12个领域603项处罚权,评估后回收使用频率低、技术难度大的处罚事项,新增下放基层亟需处罚事项,形成城区街道157项其他镇(街)322项的统一版本,确保赋权科学精准。
二是强化规范管理,推动综合执法提质增效。针对人员管理、监督约束、教育培训三个维度整体施策,持续强化执法能力与执法规范化建设。保持队伍稳定。建立执法人员调动、补充、保障等制度机制,严控下沉人员逆向流动,配套定向事业编制用于执法人员补充招录。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建立执法档案和日常考核制度,实行“退出”机制,确保执法队伍精干稳定。规范执法行为。深化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办事流程、执法依据、办事规则等执法制度,实现全市执法文书、程序、标识、证件、自由裁量权“五统一”。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一次上门、全面体检”“两轻一免”监管,推动执法增效、市场减负,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提升能力水平。分级分片开展学习培训,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公检法司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专题+综合”业务培训;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局重点开展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培训,确保每人每年培训不少于60学时。今年累计开展培训180场次、9800余人次。
三是深化融合发展,助力综合执法创新升级。抓住机制共建、工作共融、资源共享三个层次系统谋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综合行政执法新思路。构建“综合执法+普法宣教”模式。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创新采用“一个实践基地、一支宣传队伍、一套工作机制”三位一体运作方式,依托全省首家综合执法普法教育基地等各类载体开展普法宣教。建立健全事前预警告知、事中执法宣传、事后学法评价工作机制,实现普法贯穿执法全过程,“八五”普法期间累计普法2800余场、惠企6000余家。探索“综合执法+司法行政”机制。建立属地司法所牵头,市级执法机关法制联络员和法律顾问、执法监督员等参与的执法协调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执法评议和监督评查,及时排查纠正执法程序、证据收集等方面问题,打造立体化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自主开发综合行政执法网上平台,启用智慧司法云平台,集成后台业务系统、移动执法系统、大屏指挥系统,实现执法工作实时、动态、可视化管控,有力促进执法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