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管理

关于统筹推进教师资源优化调剂的思考和建议

访问量:     发布时间:2024-12-19     稿件来源: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出生人口数不断走低,中小学生源整体呈下降趋势,公办小学生源规模加快回落,初中生源持续回落,高中生源依然处于增长期。根据中小学生源的不同变化趋势,未来几年义务教育阶段编制资源需求将持续下降,而高中阶段仍要不断强化师资力量配备。我市中小学将会同时面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超编和高中教师缺编问题,单纯通过招补招聘教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超编和缺编问题,亟需统筹推进教师资源的跨学校、跨学段挖潜与调剂。

近3年,全市中小学系统内调整1600人左右,其中小学阶段调整到初中阶段480人、义务教育阶段调整到高中阶段260人。尽管上述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教师资源配置,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但距有效化解中小学师资结构性矛盾仍有较大差距。

二、问题分析

经调研了解,当前在推进教师跨学校、跨学段优化调剂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和问题。

一是教师及学校调剂意愿不足。一方面,在引导具备初高中教师资格的教师到初高中学校任教过程中,存在教学习惯难以改变、知识结构难以适岗、教学强度难以适应等困难。一些教师考虑到工资待遇、职称评聘、子女入学、日常通勤、单位归属感等多种因素,不愿意流动。另一方面,学校出于师资保护,好的不愿放走、差的无人接收,导致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学校人”,从进单位到退休都在一个学校。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整体统筹力度不足。当前,教师资源优化调剂缺乏有效的统筹内管理机制,在调配标准、程序、激励措施和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进而使得教师资源优化调剂无法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教师交流等政策也存在管理难度大、人员不稳定等局限,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师资结构性矛盾问题。

三、工作建议

1.统筹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源优化调整。经调研,全市小学阶段教师具备初、高中教师资格证的有7400人左右,占小学阶段在编教师总数的22%;初中阶段教师具备高中教师资格证的有6500人左右,占初中阶段在编教师总数的21%。这部分教师资源如能充分挖潜,将极大缓解未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面临的超编消化问题以及高中师资紧缺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充分发挥主体责任,积极推动教育系统内部挖潜,例如,通过开展跨学段教师选调、遴选等形式,将小学、初中教师向高中调剂,加快推进紧缺学科、富余学科教师跨层级、跨学校交流,充分发挥现有教师资源使用效益。

2.结合学段生源变化趋势,科学保障教育用编需求。通过生源发展趋势及教师人员结构情况,运用数据手段分析预判教学岗位实际需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的原则,科学做好中小学校年度用编计划审核工作。一是鉴于我市出生人口持续下降,小学阶段未来将面临超编消化问题,教师缺口主要通过系统内优化调剂,原则上不再招聘。二是鉴于初中阶段处于逐步回落阶段,初中阶段教师缺口可在空编范围内结合生源变化具体情况适度保障,以减轻教师后续分流压力。三是鉴于我市高中阶段生源仍在快速达峰阶段,教师缺口较大,可在教育系统内部充分挖潜现有教师资源的基础上,在空编范围内充分支持。

3.推动实现教师队伍规范管理。按照瘦身健身相结合的总体思路,由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所属学校教职工队伍规范化建设,促进现有人员管理教学履职效率提升。一方面,进一步压缩非教学岗位人员数量,严格控制教辅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数量,实现数量只减不增,推动教辅、工勤等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原则上教职工编制全部用于保障一线教师。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小学、初中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培训工作,持续培养选拔在低学段任教且具有高学段教师资格的教师,经考核合格后调整到高学段学校任教,用足用好存量教师资源。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苏ICP备12035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