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通启东市委编办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标准推进机构编制重点课题研究工作。
一是强化整体谋划,健全工作机制。
迅速宣传部署。及时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精神,认真研究省委编办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及南通市委编办机构编制工作重点调研课题实施方案,切实吃透上级精神、加强政策储备。
谋划推进方案。将重点课题调查研究工作列入年度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研究制定《市委编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方案》,设定选题范围,划定工作阶段,提出相关要求,确定课题的牵头领导、负责科室、课题组成员和具体责任人。明确每位办领导至少牵头1个课题开展调研,带头对相关领域或工作中最突出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
精准拟定课题。紧扣省、市编办明确的重点调研方向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优化机构编制管理、规范编外用工管理、推进权责清单建设、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等内容,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科学选定了“双减”背景下提升中小学编制使用效益、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新型研发机构管理等8个重点调研课题,印发《2023年度启东市机构编制重点调研课题目录》。
二是强化组织实施,推动责任落实。
加强实地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围绕8个调研课题,组成4个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实地查看、个别访谈等方式分领域、分层级、分类别开展调研。今年以来,先后走访了2个街道、6个镇区及教育、卫生、住建、地方金融等8个部门单位、5家基层医院和10余所公办学校,开展实地座谈、走访20余次,确保调研范围覆盖广、数据真实可靠、问题查找精准。
突出协调联动。坚持借力借智,利用“外脑”资源,加强与上级编办、组织人社、科研单位等的联合,加大课题联合攻关力度,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坚持合力共为,办内部不同课题调研组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对调研对象地点相同、领域相近、内容相似、数据相通的,合并开展联合调研活动,统筹安排时间行程,防止出现扎堆调研、重复调研、多头调研现象,有效减轻基层负担。
注重分析研判。科学分析甄别调研所获资料,通过实名制数据比对分析和书面调研、问卷调研等形式,针对目前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的难点问题,设计6类15种的专项调查问卷,发放到各调研部门单位,更大范围了解情况和诉求,务求数据和材料真实有效,累计回收调查问卷260余份。
三是强化督导问效,提升工作实效。
落实联合会审。今年以来,先后召开2次机构编制重点课题研讨推进会,采取“一人谈、众人评”的方式,由课题负责人以PPT形式,介绍重点课题推进情况,全办工作人员对各重点调研课题逐一进行集体“会诊”,提出完善提升的意见和措施,明确下步努力方向。
建立督查机制。建立“一周一推进、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点评”的集中督查落实机制,每周向分管领导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每月对8个调研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每季度召开调研课题协调会,年中召开重点调研课题推进会,年底举办优秀创新成果评选会,形成“事前立项、事中调度、事后评选”的完整闭环。
持续跟踪督办。实施全程跟进,强化跟踪督办,建立重点调研课题动态管理台账,各调研组在周总结、计划汇报材料中报告课题进展情况,综合科室每周收集汇总调研情况,对未到达均衡进度的进行提醒,避免赶急图快或前松后紧,着力落实定期跟踪督办制度,今年以来共发出调研工作推进提醒单2张,为提高调研工作质量打下基础。
四是强化结果运用,注重成果转化。
提高报告质量。及时研究、综合提炼,按照“工作概况”“工作亮点”“存在问题”“下一步改革建议”四个模块形成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目前,8个重点调研课题中,形成调研成果2个,已出台相应文件或明确工作举措,3个已形成课题报告初稿,其余3个正在研究推进中。
注重研以致用。调研形成的重大成果和意见建议,第一时间向党委、编委呈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参谋助手作用。同时,选择质量高、应用价值高的调研成果及时向省、市编办等报送。
提升队伍能力。坚持调研工作常态化开展,建立量化考核机制,将调研成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鼓励全体机构编制干部主动揭榜领题、深入一线破题,将重点课题调研与机构编制业务工作同操练、同提升,助力机构编制干部队伍“提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