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探索实践,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通过扎实推进“三院”、“三社”、“三站”三大类治理载体建设,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构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一是建强“三院”,夯实治理舞台。深入实施党建引领根系工程,大力推进“小院生根计划”,重点打造党建小院、海棠小院、蜂巢小院在内的各类党建特色服务载体。以“小院+”推动党建引领乡村善治,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意识、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充分发挥“小院”轴心作用,把“小院”作为党员、百姓的活动阵地,培育发展“党群议事协商会”,建立“小院”协商议事机制和机关干部下沉联系机制,以民生民情民事“小切口”,实现基层治理“大变化”。选好“小院长”,健全党员联户机制,发挥党员带头表率作用,通过深化党员积分制考核,发挥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推动“小院+”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育好“三社”,完善治理架构。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快培育劳务专业合作社、农文旅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产业鲜明、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农民合作示范社,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富民增收,为乡村善治打好物质基础。将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与乡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合作社党建”,以乡贤能人领办的模式创办专业合作社。通过召开社员大会、合作社理事会、实行社务公开、开展社员志愿服务等,提高社员对合作社管理和村庄事务治理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治理组织结构中的重要补充作用,进一步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
三是筑牢“三站”,延伸治理触角。把准治理现代化要求,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推动审批服务、网格管理、矛盾调解向村(社区)一线延伸,着重打造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全科网格联络站、矛调工作站等一线治理堡垒,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前沿阵地。深入实施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推行“全科服务”模式,实现行政村便民服务站全覆盖,公共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大力推进矛调工作体系建设,建成290个村(社区)矛调工作站,有机融合综治、调解、警务、网格化、心理服务等五项功能,打造矛盾隐患苗头排查发现的“前哨所”。高标准推进村(社区)网格工作站建设,进一步强化网格处办质效,提升网格工作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