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太仓市城厢镇参与起草的《基层集成指挥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经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成为全国首个基层集成指挥中心地方标准,填补了基层集成指挥中心建设管理标准空白,明确了镇(街道)集成指挥中心功能定位、场所设施、信息化建设、运行要求、人员组成、管理模式等,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引领,推动总体目标扎实落地。汇集镇、村(社区)、网格“三级平台”各类数据,建立地理、人口、法人三大基础数据库,打通市镇两级多条线平台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构建“双组长”工作制,搭建“党建引领”+“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联动、指挥调度”+“N个可扩展模块”的“1+4+N”系统架构。以业务端、App端和大屏端三端结合实现“七个一”全周期管理,借助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着力实现“三个精准”总体目标,即构建全镇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精准识别各类需求;对海量数据的筛选分析研判,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实现精准决策;通过精准决策,实现公共服务等资源的精准投放。通过顶层设计引领,推动总体目标落地,实现数字到数据的转变,构建数字治理体系“指挥大脑”。
二是配优人员厘清机制,实现中心统一规范管理。根据基层集成指挥中心机构职能和工作需求,城厢镇集成指挥中心配置指挥长、数据应用员、专职网格巡查员、坐席员、督察员等多类岗位,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详细制定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例会、会商会办、分析研判、情况报告、督办考核、安全保密等多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建立指挥调度、联动处置、处置反馈、事件回访、审核确认等机制,形成审批执法监管闭环。依托“云上城厢”平台,发挥实战功能,实现上下贯通、横向互联的指挥调度体系,有力提升基层智慧治理水平。
三是突出实战实用实效,释放政务大数据红利。开发城市更新模块,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形成城市更新管理一张图,实现项目、地块、房产、人员等相关信息的采集、更新、核查、管理等,一屏展示城市更新进度,改造效果一目了然,全过程可追溯,让群众搬得安心、住得放心。聚焦防洪防汛工作,利用IOT传感器技术对水闸水位实时监控,接入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重点河道,并连通市镇两级防汛视频指挥系统,可将上级防汛精神直接下达至村社区末端,辅助领导对突发事件的实时指挥和调度。保障房屋安全管理,依托图层系统和数据底座,建立全镇房屋管理大数据库,通过不同颜色对既有房屋进行安全等级标注,帮助从全局上掌握全镇房屋现状,并在App端开发上报功能,实现房屋动态巡检、隐患实时上报,织密“房屋管理一张网”,从源头遏制安全隐患。开发市政交通App端,日常市政巡查中,发现病害情况,可使用App进行照片、点位及具体信息上报,科室人员通过App审核分配并转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后续的处置和跟进,形成整个业务的闭环,同时流程中所涉及的全部数据都将通过“业务数据仓”汇集到业务端,从而实现案件全流程的留痕和可追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