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 “三治融合”书写基层治理的“四好”答卷

访问量:     发布时间:2023-07-17     稿件来源:    

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核、自治为基、德治为先、法治为本,积极推动多元共治互补互融,从组织层面、法律层面和个人层面发力,进一步提升了全镇社会治理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坚持党建为核,写好政治建设的"卷首"。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营造凝心聚力的红色环境,着力在党建领航中实现"组织好"的目标。打造"一轴四轮"党建品牌,即以"党建引领"为轴心,推动"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建设有机融合,构建制度规范、学习支撑、公益依托、问题化解的"四轮"运转工作架构,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和领导力,使其真正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的有力支撑。

二、坚持自治为基,拟好民主协商的"卷题"。始终把民主协商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努力筑牢村民参与自治的基石,着力提升邵伯镇"自治好"的效能和水平。一是民事民约。抓住自治公约"定约、亮约、履约"三个关键环节,让村民遇到问题有章可循、有约可依。二是民事民议。完善村民自治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架构,并推选群众代表参与到村民小组中来,同步建立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民大会等制度,搭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三是民事民办。探索"四事、四权"民主自治理模式,推动三级议事平台,提升村民自治的工作水平,民生实事不出村,让自治真正体现在细微处。

三、坚持德治为先,答好和谐文明的"卷面"。始终把"德润人心"作为新时代乡村人文建设的支撑,努力凝聚更多和谐的文明因子。一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群众有感知、可依靠的"村—小组—网格—院落"四级服务体系,按照"三群一网站"划分,一个网格是一个民情站,每个站有三个"先锋微网群",横向协同治理,纵向收集民情,让"党员红"融进"网格蓝",让志愿服务更接地气。二是完善公益活动形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家庭评选等工作。辖区内会同相关组织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助残等活动,各村完善全科社工、儿童关爱之家、南塘微事、书香议事庭等公共服务设施。三是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地方特色民歌《茉莉花》、扬剧《百岁挂帅》等走进村组、广场,让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群众精神文化建设水平。

四、坚持法治为本,书好依法治理的"卷封"。始终把法治乡村建设作为开创依法治理新局面的根本,进一步落实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果,充分发挥乡镇执法中队工作实效,在乡镇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同时,全面加强法治宣传工作,先后打造法治文化传承馆、高蓬村法治文化长廊等大型法治文化阵地4个,其中法治文化传承馆创成了江苏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依托法治文化阵地,开展各类广场普法活动、讲座,共计34次。利用法治宣传日等时间节点,结合"宪法宣传""德法同行"等线下主题活动20余次,发放法治宣传产品7600余份,组织参加线上公众号"法治文化"答题活动,参与人数达3420人次。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有10个村、社区获得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不断强化基层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平台作用,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顾问建立法润民生微信群,共计25个,群人数达2723人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苏ICP备12035355号